日本職場的休職制度|休職的同事們、工作壓力測試【ep9】

by Yuan
Published: Last Updated on: 538 views

在日本工作的朋友,可能都曾經遇過這種情況,某位同事突然「休職」了,過幾個月才回來,或乾脆就沒再回來。

大家應該會好奇:「為什麼可以請這麼久的假?公司怎麼還留著他的位子?」,所以,這篇文章想來跟大家聊聊「日本職場」「休職制度」

本篇為《日本菜鳥工程師的職場雜談》系列文章之一。
完整系列文章請見 日本SE系列總覽|菜鳥工程師職場實況

日本的休職制度是什麼?

「休職(しゅうしょく)」指的是員工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暫時中止工作義務,與公司保有雇用關係但不需出勤的一段期間。

休職的常見理由

  • 身心健康問題(精神疾患、過勞、憂鬱症等)
  • 家庭照護(照顧病人、育兒、看護)
  • 進修、留學(部分企業支持員工自我提升)

休職的期間長短

依公司內部規定不同,通常可休職3個月、6個月,甚至長達1年或以上。

休職與請假/病假/育嬰假的差別是什麼?

很多人會好奇:「休職」「請病假」有什麼差別?

「休職」是較長期需正式申請與醫師證明的狀況,且會停止薪資發放或只領部分補助;而日常的「病假(病気休暇)」多為短期(例如一週內),仍算在「有薪休假」中,兩者在法律與制度上是不同層級的請假方式。

什麼是「壓力測試(ストレスチェック制度)」?

日本在 2015 年開始全面推行「ストレスチェック制度(壓力測試制度)」,規定員工人數 50 人以上的公司每年都必須對員工進行心理壓力檢測。

測試結果依照壓力程度分類,在我們公司所測壓力測試裡,D等級代表壓力極高,需與公司安排的產業醫(公司內的職業健康醫師)面談。

我在第一年的時候壓力測試結果為A,屬於最好的狀態;然而到了第二年,我的壓力測試結果為C,雖然還不到需要跟產業醫談話的地步,但也明顯地比第一年的等級A下降到等級C。

「ストレスチェック制度(壓力測試制度)」
相關資訊請參考日本厚生勞動省 ストレスチェック等の職場におけるメンタルヘルス対策・過重労働対策等】及東京勞動局【ストレスチェック制度について】。

那些突然休職的日本同事們

踏入日本職場的兩年間,我遇過多位同事提出休職申請,這才意識到原來在日本職場有這樣的一個制度。以下是我親身遇到的4個實際例子,讓我來簡單描述我那幾位突然休職的同事們:

休職

其一:專案Leader突然消失

這個是我在之前的文章日本的五月病是什麼?消失的組長是職場憂鬱症?【ep7】裡面有提過的專案Leader,他在放完五月黃金周後就直接消失了,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在黃金周結束後先是請假,而後臨時地向公司提出「休職申請」了。申請理由貌似是受到丈母娘過世的影響,心理狀態崩掉了。至於他最後休職了多久我就不清楚了。

此專案為【ep5】的第四個專案
在日本IT公司兩年,我這個SE(系統工程師)做過哪些專案?【ep5】

休職

其二:專案PM提出休職申請

其二,也是在我之前的文章日本的五月病是什麼?消失的組長是職場憂鬱症?【ep7】裡面有提過的PM(簡稱O),他是跟公司說他的心理狀態不太好,且他在公司的「壓力測試」中測出來是「壓力超級大的等級(D等級)」,所以請公司讓他休職。聽到O要休職的消息的時候,我和其他組員都滿頭問號,因為我們是覺得他根本也沒在做什麼…,最後O休職了兩個月,復職後也沒有再回到當初這個案子,所以後來我就沒有再接觸到他了。聽說O在休職期間還有繼續跟同事約「飲み会(喝酒聚餐)」,甚至公司的烤肉活動他都還有去參加?????? 令人匪夷所思。

此專案為【ep5】的第四個專案
在日本IT公司兩年,我這個SE(系統工程師)做過哪些專案?【ep5】

休職

其三:公司業務休職後,轉到人事部門

其三,是公司的一位業務,覺得壓力太大,所以向公司提出休職。印象中第一次休職了約2-3個月,復職之後公司將他調到相對輕鬆的人事部門,並讓他可以一周只需到公司一天,其餘可以在家遠端工作。後來,到了人事部門的忙季(到了採用新人的時期),他又再次因壓力大而提出休職,貌似是休職+使用特休及夏休,合計休了1個月左右。

休職

其四:後輩休職後一直處於待機狀態

其四,同個專案的後輩,在專案期間因壓力太大,向公司提出休職,合計休職了2個月左右。後來回到公司後也沒有回到同個專案,過了大半年都在研修,沒再進任何專案,公司上層很不滿,但也無計可施。(※補充※能不能進專案也要看客戶端的意願,所以即便公司想把員工丟出去,也不是絕對能夠順利。)

此專案為【ep5】的第五個專案
在日本IT公司兩年,我這個SE(系統工程師)做過哪些專案?【ep5】


以上四個例子就是我實際在日本職場上遇到的休職的同事們。除此之外,也從其他朋友口中提過他們公司的也有人休職,可見日本的休職並不是特例,而是有轉向常態的趨勢。

為什麼在日本工作,好多同事都休職?

我在想,日本的休職是一種制度,也是一種文化。「身邊好多同事都休職」看似不可思議,其實背後有制度的支撐與文化的默許。

  • 日本制度完善
    大企業與外資企業通常會設有明確的休職制度,員工只要符合條件就能請假。
  • 精神健康被重視
    日本職場壓力大,企業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,員工罹患憂鬱症等情況時可由醫師證明申請休職。
  • 少子化與育兒支援政策
    國家大力推動育嬰制度,男性育嬰休職比例也逐年上升。
  • 文化背景
    日本企業重視「終身雇用」與組織責任,對於身心狀況不佳的員工傾向給予時間恢復,而非立即解雇。

日本公司會怎麼處理復職?會不會被冷凍?

復職後,員工的去向會視公司安排而定。有些人可以被調到壓力較小的部門(如人事、教育),也有人長期處於「待機」或「研修」狀態。

在我觀察到的情況中,公司通常不會馬上解雇休職回來的人,但也不一定會給他們實質的工作機會。對企業而言,這是一種「不得不接受的成本」。

在日本工作,要怎麼提出休職申請?

關於這點,我自己目前沒有詳細研究。

就我所知,如果是因為心理狀況的相關因素而希望可以休職,一般會先到心理健康相關的診所或精神科就醫。若醫師認為當事人的狀況確實不適合繼續工作,會開立診斷證明書(診断書),員工再持診斷書向公司申請休職,並與人事或主管進行相談。

實際上,很多企業對這樣的流程都有一定的制度設計,只是每間公司規定不同。我的同事當時就是依照這個程序去跟公司談,談話完的隔天就開始休職了!另外,從同事那裡得知,他在休職的期間雖然沒有薪水,但是有保險金可以領,所以他那段期間也不太需要擔心金錢方面的問題。

日本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?

台灣雖然也有「留職停薪」制度,但實際執行上常受到企業規模與文化的影響,不如日本普及。日本人對「病假休職」接受度較高,不太會「貼標籤」,相對於台灣職場的觀感可能比較寬容。

此外,在日本即使是男性也能「理直氣壯地」請育嬰假;但在目前的台灣,男性請育嬰假仍常遇到職場壓力。

延伸閱讀《官方參考資料》

點這裡訂閱我的電子報吧,不要錯過【訂閱者限定內容】唷!

訂閱我的YT、追蹤InstagramThreads吧!

本篇為《日本菜鳥工程師的職場雜談》系列文章之一。
完整系列文章請見 日本SE系列總覽|菜鳥工程師職場實況

Hello👋訂閱Yuan JP Talker的電子報,
以收到「日本最新消息」和「文章上架」的通知唷!

發布留言・Leave a Comment